大学生就业前应该如何做好心理准备?(上):正确认识社会、正确认识自己
发布时间:2021-03-24 责任编辑:傅诗贻 来源:知乎
每当到了这个季节,总能想起自己上大学毕业找工作的情景,那时候自己一个行李包,一个背包就踏上了征程,后来入职企业做了HR,开始去各大高校做校园招聘,从南到北各大高校宣讲会,双选会参加了无数,接触到了一届又一届天南海北的毕业生,学生们给我留下各种深刻的印象,直到现在都能忆起他们那一张张青春洋溢的笑脸,棱角分明的态度,将步入社会的期待,但是从他们应聘的过程中我也能深刻感受到他们对将要步入社会是不安的、甚至是有些惶恐的。
因为绝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前未经受过挫折,即使碰到什么困难,也能得到家长、教师的帮助,所以对自己的估计往往不准确,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再加之这一时期是人生情绪的波动期,容易引起情绪的波动。踏入纷繁复杂的社会,情况与学校完全不同了,因此,我们毕业生必须正确认识社会、正确地评估自己,在求职过程中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去参加择业、就业竞争。
一、正确认识社会
当今时代的特征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每一位处于择业阶段的大学生,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就业竞争,同时也将面临比以前更多的机会。认识这一点,才能使毕业生在公平的竞争环境中接受选择,展现才华。但要正确地认识社会并非易事。这主要是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社会是复杂的,要想正确的认识社会有一定的难度;二是学生阅历浅,社会心理不够成熟,往往只会用比较简单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毕业生认识社会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正确地看待社会就业问题(社会将是人生的下一任导师)
毕业生涉世不深,思想单纯,特别是就业遇到困难时,往往不从主、客观两方面辩证地分析原因,而是怨天尤人,感叹生不逢时。其实,在社会主义国家,先进的社会规范总是占主导地位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生存、发展,关键靠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才,靠关系谋职的现象只是局部的、暂时的,随着改革的深化,这种现象将逐步减少,直至消灭。据我们所了解,就业、创业的成功者中,虽然有社会原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的,但绝大多数并非是社会原因,而主要是靠自身的努力:而就业、创业失败的根本是因自身的素质不足所至。
(二)认识避免情绪化(情绪的小人要控制好哦)
情绪对认识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如果认识完全被情绪支配,那么,就有可能削弱理智判断力,看不清、看不透社会的本质。其具体表现为:如果遇到事随人愿,则异常兴奋,眼前一片光明;一但遇到麻烦,就满腹牢骚,顿觉前程渺茫。同学们应客观、理智地对待社会现象,对待择业、就业的成功与失败、不要被个人情绪所左右。要做到这一点,主要的方法是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
(三)避免消极的人生态度(有时候超凡脱俗并不适合生存)
因为社会纷繁、就认为一切深不可测,因而就不去认识社会、关心社会,把自己和社会截然分开,用局外人的眼光去看待社会。应当看到,个人与社会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发展了个人的境遇也会好起来;社会状况不佳,个人的发展将受到制约。当今社会是催人奋进的社会,我们应关心时事,关心社会的发展,确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大学生在就业前应对社会欢迎什么样的人、不欢迎什么样的人有所了解,以便用社会需求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站稳脚跟。
二、正确认识自己
认识自己是择业中的关键一环。在求职过程中,如果对自己的主观评价与社会对自己的客观评价趋于一致,就容易成功:如果主观评价偏高于社会客观评价,往往会导致碰壁、失败;如果主观评价偏低于社会客观评价,信心不足,犹豫不决,很可能会错失良机。因此,认识自我是成功地走向社会的必要条件。求职者应了解自己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以便确定切合实际的求职目标。要做到正确认识自己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一)自我剖析
要经常对自己的心理、行为进行剖析,使自我评价逐步接近客观实际。自负者要经常作
自我批评,通过不懈努力,弥补自身不足:自卑者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心。
(二)通过比较来认识自己
有比较才有鉴别,事实上,人们往往是通过与别人的比较来认识自己的。一是与同学比较来认识自己,不仅比考试分数,更应注重比实际操作能力。通过比较,可以认识自己的长处和不足,认清自己在相比较的人群中所处的位置,以便扬长避短。二是通过别人的态度来认识自己,当然,别人的态度不一定能全面评价一个人,但大多数人的态度总是说明某些问题的。一个求职者如果不注意与共同竞争者相比较、就很难判断出自己的成功概率。
(三)通过咨询来了解自己
可向就业指导教师和班主任咨询,也可征求同学、家长和熟悉自己的人的意见。长期学习、工作、生活在一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看在眼里,印象很深,对自己的评价会更公正、更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