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

当前位置: 首页 -> 师资队伍 -> 教授 -> 正文

童伟华教授个人简介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4-02-26

 


一、个人简介

童伟华,男,1971年2月生湖南岳阳人法学博士,长沙学院法学院院长、教授,海南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日本国立一桥大学法学研究科客员研究员。主要从事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版权法学教学研究。

二、教育背景

日本国立一桥大学法学研究科客员研究员

吉林大学法学博士后

武汉大学法学博士

中南政法学院法学硕士

三、研究领域

刑法学 版权法学

三、社会兼职

中国刑法学研究会理事

中国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理事

中国金融法律行为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海南省预防犯罪研究会副会长

海南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湖南省经济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五、荣誉奖励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15年)

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2013年,海南省人社厅授予)

海南省高等学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2012年,海南省教育厅授予)

海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2016年,海南省教育厅授予)

海南省领军人才(2018年,海南省人社厅授予)

五、代表性成果

(一)代表性论文

1、《刑法规范二重性视阈下犯罪故意的认定》,载《法学》2023年第3期(CSSCI).

2、《“商标碰瓷”行为的刑法学思考——以互联网恶意投诉为分析对象》,载《法学论坛》2023年第2期(CSSCI).

3、《<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视阈下管辖海域刑法空间效力》,载《环球法律评论》 2018年第5期(CSSCI).

4、《谨慎对待捕诉合一》,载《东方法学》2018年第6期(CSSCI)(人大复印资料《诉讼法学》2019年第2期全文转载).

5、《论行为犯的构造》,载《法律科学》(CSSCI)2002年第6期(CSSCI)(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3年第3期全文转载).

6、《犯罪客体不要说之检讨——从比较法的视角考察》,载《法商研究》(CSSCI)2005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5年第9期全文转载).

7、《紧急行为中的刑民关系:以日本法为例》,载《太平洋学报》(CSSCI)2008年第10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9年第3期全文转载).

8、《日本刑法中违法性判断的一元论与相对论述评》,载《河北法学》2009年第11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10年第3期全文转载).

9、《交通过失基本犯构造论纲》,载《法学论坛》(CSSCI)2010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11年第3期全文转载).

10、《违法诱惑侦查中诱惑行为定性分析》,载《西部法学评论》2014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14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1、《违法性认识在故意犯罪构成中的地位》《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科版》2003年第5期 (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04年第1期全文转载).

12、《论专属经济区刑事管辖权的行使》,载《法学杂志》(CSSCI) 2012年第8期.

13、《公民素质、民主素养与社会主义民主的关系》,载《探索 (CSSCI)2012年第5期.

14、《债权行使与财产罪》,载《法治研究 》2011年第5期.

15、《南海对策中“搁置争议”与“共同开发”之冲突及其调整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2011年第6期.

16、《经济犯罪刑罚配置的反思与重构》,载《学术交流》(CSSCI)2017年第6期.

17、《海盗罪名设置研究》,载《海峡法学2010年第4期.

18、《海上恐怖主义犯罪与海盗犯罪的含义及其关系》,载《上海政法学院学报(法治论丛) 2010年第6期.

19、诈欺不法原因给付财物与利益之刑法分析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扩)》2009年第1期.

20、《论盗窃罪的对象》,载《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2009年第4期.

21、《我国法律规定下的不法原因给付与侵占罪》,载《刑法论丛》(CSSCI集刊)2009第1辑.

22、《所有权与占有的刑、民关系》,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23、《财产罪的法益——修正的“所有权说”之提倡》,载《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第2辑.

24、《日本刑法中违法性判断的一元论与相对论述评》,载《河北法学 》(CSSCI扩)2009年第11期.

25、《日本刑法中“不法原因给付与侵占”述评》,载《环球法律评论 》(CSSCI)2009年第6期.

26、《海上环境污染案件移送程序之协调困境的思考》,载《中国海商法研究 》(CSSCI扩)2017年第1期.

27、《法教义学视域中刑事强制医疗程序的再诠释》,载《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中文核心)》2016年第3期.

28、《论沿海国对外国船舶污染的刑事立法管辖权——兼论我国对外国船舶污染的刑事立法规制》,载《太平洋学报 (CSSCI)》2015年第2期.

29、《论集资诈骗罪的废除》,载《新东方2015年第2期.

30、《我国使用的国际战略海峡航行利益维护对策》,载《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中文核心)》 2015年第3期.

31、《由疏离、割裂走向融合、依赖——着力构建刑法与刑事诉讼法的合理关系》,载《理论探索 (CSSCI)》2014第1期.

32、《海洋刑法特性及其罪刑规范体系建构》,载《刑法论丛》2018年第4辑(CSSCI辑刊).

33、《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中被诱惑者的罪与罚》,载《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中文核心)》2014年第4期.

34、《菲律宾诉中国南海争端仲裁法庭的组成程序思考》,载《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中文核心)2014年第4期.

35、《南海权益主张:有效治理与刑事管辖》,载《新东方2014年第4期.

36、《西方经验与中国借鉴:海洋环境污染的刑事立法规制》,载《学习与实践 (CSSCI)2014年第6期.

37、《台湾地区少年犯处遇的考察及启示》,载《青少年犯罪问题2013年第1期.

38、《南海海域刑事管辖问题研究》,载《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中文核心)2013年第3期.

39、《我国低假释适用率的困境与出路——一个制度进路的分析》,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12年第1期.

40、《如何在南海强化有效治理》,载《新东方2012年第4期.

41、《犯罪的规范属性分析》,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CSSCI)2005年第3期.

42、《民间借贷泛刑法化的危机及其化解路径》,载《学术论坛》(CSSCI)2017年第5期.

43、《正当防卫限度判断的路径修正与视角转换》,载《广西社会科学》2020年第6期.

44、《盗窃网络虚拟财产行为的法益厘清》,载《新疆社会科学》2021年第5期CSSCI)

(二)代表性著作

1、《国家管辖海域刑事管辖权问题研究》(两人合著,第一作者),法律出版社2019年6月版.

2、《刑法概说》(第一作者,两人合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3、《海上恐怖主义犯罪及海盗犯罪的刑事规制》(独著),法律出版社2013年版.

4、《财产罪基础理论研究》(独著),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5、《法律与宽容》(独著),社科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

6、《犯罪构成原理》(独著),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年版.

7、《犯罪客体研究:违法性的中国语境分析》(独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8、《受贿罪的构造》(独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三)主持的课题

1、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刑法规范二重性视阈下存疑有利被告人研究》(2020年立项,在研).

2、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海上恐怖主义犯罪及海盗犯罪的刑事规制对策研究(2009年立项,已结项).

3、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国家管辖海域刑事管辖权研究(2013年立项,已结项).

4、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财产罪基础理论研究(2009年立项,已结项).

5、中国博士后基金一等基金资助项目:刑民关系基础理论研究(2006年立项,已结项).

(四)主要科研奖励

1、论文《谨慎对待捕诉合一2020年获海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2、专著《国家管辖海域刑事管辖权问题研究》2020年获海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3、论文《交通过失基本犯构造论纲》2012年获海南省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4、专著《财产罪基础理论研究》2014年获海南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5、专著《海上恐怖主义犯罪及海盗犯罪的刑事规制》获2015年度海南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