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东南大学龚向和教授来院讲学,聚焦AIGC介入学位论文的学术不端风险与应对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9-01

2025年8月30日,东南大学法学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东南大学人权研究院执行院长龚向和应邀莅临我院,以“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学术论文的学术不端挑战与应对——以学位论文为例”为题,为师生带来一场兼具学术深度与实践价值的专题讲座。我院党总支书记胡卉明主持讲座,全院师生代表到场聆听学习。

龚向和教授从问题层、原理层、法理层、借鉴层和实践层五个方面展开。首先,龚教授指出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学术论文面临着剽窃隐患和伪造隐忧,而后阐述了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技术原理,认为其本质上是概率预测续写工具。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学位论文的学术不端定性,龚教授认为,“AI洗稿”是披着原创外衣的“剽窃”、“AI造假”应当被定性为“伪造”,而对于AI代写的法律定性,龚教授认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学位论文不属于“他人代写”,如果国家学位制度或学术论文制度采取严格标准,将AIGC列入禁用资料范畴,那么学位申请人将涉及作弊。

对于如何规制生成式人工智能介入学位论文,龚教授介绍了美国和日本的经验做法,对比了国内的不同处理方案,认为一刀切的直接禁止不能遏制学位申请人对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使用,应从制度层面做出因应安排,加强技术防护,强化AI显示标识机制;明确作者责任,做好AI内容的质检官;相关机构的学术评审也要严格评议举措。

在提问交流环节,我院师生就如何判断学位论文的生成式人工智能风险检测之准确性、真实性,以及如何与传统的重复率检测进行区分等问题,与龚教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胡卉明书记在总结发言中表示,龚教授能够把新问题、新事物用一种通俗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关注学术前沿,并且始终充满研究热情和兴趣,兴之所至,研之必深,这是值得所有科研人员钦佩、学习之处。

龚向和教授的深度剖析,既揭示了AIGC技术对学术生态的颠覆性影响,也为数字版权保护、数据安全治理等核心议题提供了跨学科解决方案。此次讲座不仅为师生提供了应对AI学术风险的实践指南,更彰显了我院在成立数字版权学院以后,主动拥抱文化科技融合浪潮,为师生搭建直面前沿技术伦理挑战的对话平台,培育数字时代复合型法治人才的决心与担当。